当前位置: 首页 > 班级聚焦 > 社会 > 内容

孩子缺乏安全感及工作生活中如何爱孩子

发布者:管理员 日期:2011-05-27 访问次数:546

 

 

孩子缺乏安全感及工作生活中如何爱孩子

  

  缺乏爱的孩子,就缺少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缺乏爱的孩子,会感到安全感缺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逐渐失 去探索外部世界的信心……如果要帮孩子建立健全的心理,那就不要犹豫,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吧。

  孩子出现下列情况,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 爷爷奶奶或者保姆照管孩子时,孩子特别乖,一旦见到妈妈,就粘着妈妈不放,在妈妈面前哭闹、任性,不让妈妈离开。

  2 孩子爱和周围的小朋友发生冲突,只要稍有未遂其意的地方,就会拳脚相加,妈妈劝说,他就会用“攻击”妈妈或者苦恼的方式表示“抗议”。

  3 孩子平时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很活泼开朗,可是在幼儿园里看见老师的时候,就不敢抬头看老师,小手不停摆动,显得神情紧张。

  我们在养育孩子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身体健康、聪明伶俐,而且还要拥有健全的心理。那么,怎么才能使孩子心理健康呢?心理学家已经证实,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无条件的爱,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恋,这是帮孩子建立健全心理的核心所在。

  我相信没有妈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们需要怎样的爱,怎样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却并不是每个妈妈都做得很好。妈妈们可能感到困惑,自己已经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爱,但孩子身上总还是出现上面所列举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今天首先就要说说“爱”和“安全感”对于孩子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性,然后和在座的爸爸妈妈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爱。

爱和安全感——健康人格的基础

  母亲的爱是一种营养,爱就像阳光、水分一样,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

  母亲的胸怀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摇篮,孩子在这关爱的摇篮里获得心理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心理素质的培养集中体现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并且具有亲和意向与合作精神,懂得关心他人。相反,人格缺失的孩子,可能出现自私、焦虑、胆怯、敏感、偏激而固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健全人格的养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成人榜样的熏陶、同龄伙伴间的人际互动、认知教育与实践,等等。但是,爱和安全感是启动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原动力,爱的缺失会使孩子的人格发展出现偏离,而且是难以用其他东西来弥补的。

  科学证实,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能感受到妈妈的爱。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能不断地发现规律。他们慢慢会懂得,只有持续照顾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才是最爱他的,他的生存离不开这些人,从而对他们产生深深的依恋。有了这种爱和安全感的孩子,会时刻感到自己不会受到抛弃,也才会有信心专注地去探索外部世界。

  母亲给予孩子深切的爱以及肉体的紧密接触是母子间建立基本感情联系的关键。母亲的眼光、母亲的声音、母亲的胸怀以及母亲的轻抚和拍打都是母子沟通的桥梁,孩子就是凭借着这种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交流,发展成为对整个人类的爱,并建构自身健全的人格基础。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艾恩斯沃斯(M.Ainsworth)于1969年首创了“陌生情景”法,通过观察婴儿与母亲短暂分离、处在陌生情景中的反应和行为表现,来测定母婴依恋的模式(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我们可以借用这个试验来判断孩子是否具有安全感。

  情景:妈妈把孩子带到一个新的摆满玩具的屋子,妈妈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

类型

表现

评价

 

安全型

妈妈在场时很主动地探索周围,妈妈离开时哭闹一下,但很快就自主玩了。妈妈回来后拥抱亲吻他以后,他能很快平静下来接着玩

具有安全感;健康的安全依恋

回避型

妈妈离开时没有反应,回来时也不拥抱他,他也对妈妈回避

较弱的安全感;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很弱

 

矛盾型

孩子在妈妈在场时也不能放心地去玩,妈妈离开时孩子大哭,妈妈回来后,孩子会紧紧地抱着妈妈,同时也对妈妈表现出愤怒和抗拒

缺乏安全感;对妈妈的情感非常强烈

 

孩子需要怎样的爱

 

  既然爱对于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我们是否懂得孩子需要怎样的爱呢?

  1 接受孩子

  我的儿子非常胆小,做事谨慎,不做任何冒险的事,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时,总是退让。我担心他以后怎样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立足,我怎样才能让他变得勇敢一些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好胜、急躁,喜欢冒险和挑战;有的谨慎、猜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不合群,喜欢独处;有的则喜欢人际交往,视独处为惩罚。孩子的表现可能与我们心目中的期望相去甚远,作为父母,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期望,接受孩子,因为爱孩子不是爱你心目中理想的孩子,而是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当你以宽容平和的心接受孩子的一切,当他不必因为担心无法满足你的需要和期望而承受压力时,他就能感受到你的爱,这些爱会赋予他力量,足以让他获得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的策略和技巧。

  2 满足孩子的需要

  在朋友家玩,我的孩子玩别人的玩具,但是不肯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朋友的孩子在旁边眼巴巴、委屈地看着,我应该________

  A. 把玩具从他手上拿下来,然后慢慢给他讲道理。

  B. 在旁边耐心地给他讲道理,一直到他愿意分享为止。

  C. 运用一些技巧使之配合,如给他吃糖果、买新的玩具等。

  D. 告诉他妈妈喜欢有爱心的孩子,不喜欢自私的孩子。

  E.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妈妈们的选择:

  妈妈1:我选择B,和孩子讲道理。

  妈妈2:我前四项都不选,我觉得孩子那么小,讲道理他也不懂,我不想强迫孩子,我觉得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就自然会懂得分享了。

  妈妈3:我选择A,先让孩子把玩具让出来再和他讲道理。

  爱孩子,首先要满足孩子的需要,要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维护他的权利,不能以剥夺爱作为威胁的手段。更何况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的孩子坚持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本身无可厚非,虽然按照成人的道德和价值观,你可能不喜欢孩子的这种做法。

  妈妈们都没有选择要责骂孩子,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可能前面四个选项都不是最佳的。在处理类似这种问题的时候,有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要考虑到孩子的需要,然后接受孩子,宽容孩子。有的妈妈可能会想各种办法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拿出来,让他给别的孩子玩,仔细想想,这可能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因为我们爱面子,怕让朋友不高兴,怕引起尴尬。

  我们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体谅别人的情感,但这些都是在一个基础之上的。就是说,首先得满足孩子的需要,即使不喜欢孩子的某些行为,也要先接受,并表示理解,在这基础上再来和孩子平等交流。所以刚才那位妈妈做得很对,不强迫孩子给别人东西,首先做到尊重孩子。孩子自己的玩具就是他自己的,给不给别人那是孩子自己的权力。如果我们一直满足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妈妈值得信任,妈妈不会强迫我做一些我不愿意的事情,妈妈会考虑我的需要。等到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建立这种安全感以后,慢慢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其实是很愿意配合、很善良,也很愿意和别人分享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体会下别人的情感,比如告诉他,你如果给另外一个孩子手里的玩具,他一定会特别高兴。

3 给予孩子关注

  我工作家务繁忙,但为了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我还是尽量一边做事一边陪孩子游戏、聊天,但为什么孩子还是不满意?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下一篇:托幼衔接————很不错喔

瑞安市牡丹早教实验中心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