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3岁幼儿交往也要讲究方法
有人认为“3岁幼儿是成人的雏型”,从而主张重视3岁小孩的管教。重视幼儿教育工作本是件好事,但如果过于神经质,或认为3岁才是幼儿最重要的时期,那就容易造成偏失了。3岁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当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也不能将此时期抽离出来,作个案处理。因为,孩童发育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重要的课题,必须确实去解决。
与3岁幼儿交往的方法,也应该视其为成长的一个环节而加以考虑。
1.父亲的情形
3岁幼儿的父亲,也许会异口同声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不像他母亲那么讨他喜欢?\\\"或许,3岁幼儿喜欢温柔式的感情,而母亲较接近这种理想类型,加上他们对婴儿时代仍有一份留恋,所以才喜欢缠着母亲不放。
如果父亲也能以温柔、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相信也能像母亲那么讨他欢心。很多父亲会把2岁幼儿当作婴儿般溺爱,而把3岁幼儿视为大孩子对待,当他看到幼儿用积木盖房子屡遭失败时,就自告奋勇地说:“你这样怎么行,让我来吧!”完成之后又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爸爸干得不错吧!”这个举动虽然建立起父亲的形象,却会剥夺了幼儿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所以,这样的父亲可能受幼儿敬畏,却得不到幼儿的好感。只要父亲能尊重3岁幼儿敏锐的感情,相信就能获得和母亲同等的地位。
父亲有时也得主动讨幼儿以欢心,例如带幼儿外出散步,当母亲疲惫之时,取代母亲为幼儿讲故事,或带他上床睡觉,陪他玩摔跤等激烈的运动,如此,父亲就是个伟大的存在者。此外,当可怕的大狗接近时,或是要到医生伯伯那儿打针时,父亲的存在似乎比母亲更能给幼儿安全感。所以,除了做温柔的爸爸之外,父亲还应该是个十足可依赖的人。
2.母亲的情形
母亲与3岁幼儿交往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制造有某种距离的关系。如果仍像2岁时那样一刻不离地照顾着他,那么,孩子就无法步入社会生活之中,而3岁幼儿的社会性,几乎会左右他日后的一生。
即使每天都有重复的事件困扰母亲,也绝不能因而让他远离朋友,因为与朋友共同体验团体生活是很重要的。
也要让幼儿有独处的时间,让他能集中精神、思考、忍耐,并从中得到满足。母亲应该是在幼儿交游与独处以外的时间,陪他说话、游戏的对象,但不能以此为优先。
幼儿在和母亲说话当中学习语言,从观察母亲的日常行为中,学习言行及社会礼仪等,所以母亲应该在他的身边做一个好的模范,3岁幼儿的母亲有一个共同心声,那就是不时感觉幼儿的一举一动都酷似自己,而感到不可思议。正值发问时期的3岁幼儿,常常喜欢跟在妈妈的身后,不断地问东问西,这时母亲绝不能嫌他烦人,而要耐心地解除他的疑难。
3岁幼儿偶尔也会缠着母亲撒娇,你不妨陪他玩婴儿时期的游戏,告诉他:“你小时候就是这样。”偶尔让他重温这种在现实生活中已属于不可能的亲呢游戏,可以帮助他领悟自己已经长大了。
3.如果只想与爸爸或妈妈要好时
幼儿到了近3岁时,就开始介入父母亲之间,努力想使爸爸或妈妈只跟自己要好。
“爸爸,你走开!不要跟妈妈说话!”
“爸爸,来陪我玩嘛!不要跟妈妈说话。”
突然听到幼儿说这种话,父母一定吓一跳,彼此对视,进而升起一股不安之感,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3~6岁的小孩,多少都会对爸爸或妈妈表示较强烈的爱意。
对3岁的小男孩而言,母亲是他撒娇、依赖的对象,他会以更甜蜜、更罗曼蒂克的心思向母亲表示他的好感。对他来说,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存在者。
“妈妈,你也爱吃蛋包饭,跟我一样!爸爸不喜欢,真奇怪!”
由于这种心理,使他对父亲产生了排斥感,也会嫉妒,如果母亲对父亲较为亲热时,他就会发脾气,甚至对父亲抱有敌意。
3岁的小女孩作法就更为老成,她会跟父亲撒娇,为父亲服务,想争取父亲的好感。
父亲虽然发觉孩子的感情,但却抱着不应承认这种事情的态度。
于是,父亲大都以“不要吵我”逃避女孩的纠缠,认为3岁女儿的好意是烦人的。
但这不是很好的处理方式。在此,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值得注意。
第一、对异性幼儿的好意,父母亲都应以父母的态度温柔地接受,不能逃避,但也不能过于溺爱。幼儿会根据爸爸或妈妈来塑造他对异性的理想形像。这个形像据说会成为日后他观看异性的尺度。
第二、应该向他说明:“在你出生之前,爸爸跟妈妈就非常要好地生活在一起了。你是爸爸跟妈妈的孩子,所以我们两个人都很疼爱你。”虽然,孩子也许觉得怅然若失,但是双亲的爱,很快就填满他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