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预防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的传染病。
怎样的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导。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COXA16型和EV71。早期手足口病在欧洲。美洲等较为活跃,日本也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南亚地区。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包括北京在内的十几的省市均有报道,这期间还有过多次的暴发。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好发的年龄?
人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通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隔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例为100:1,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的儿童,尤以小于等于3岁年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染的?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因此,主要是通过人群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还可经口传播。此病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又很复杂,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什么季节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一般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初期在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度左右。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病疹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3~7天。
一般手足口病的病程?
整个病程约7~10天可痊愈。
手足口病又叫“四不像”?
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有些人又称它为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口腔溃疡后会感疼痛)。
手足口病毒外界抵抗力和理化特性如何?
病毒在4度可存活1年,在-20度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科长期存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某种程度上0度可被迅速灭活。
手足口病的预后如何?
绝大部分尤其是轻型的患儿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得病后会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并发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就诊、抢救治疗会危及生命。
为什么手足口病被国家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
2008年5月20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重要性在于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上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工作规范化;体现了党和政府本着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重视。
手足口病可以预防吗?
虽然手足口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只要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据悉,中国正在针对EV71型手足口病加紧研发预防疫苗呢!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2、不要喝生水,多喝白开水,不吃生冷食物;
3、家长接触宝宝前、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认真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清洗、消毒;
5、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6、注意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
7、注意多进行户外活动,并避免日光曝晒;
8、防止过度疲劳,以免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9、注意保持家庭卫生,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玩具;
10、避免孩子与患儿童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11、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
宝宝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家长应怎样做?
1、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
2、如果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并及时通知孩子所在园校的老师,避免传染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