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宝宝的创造力
“创造”没有对和错
创造力其实就是自我表达的能力,是将自己的思考或想法予以发挥,其所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精神也正是创造力的价值所在。因此,在创造力的培养上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所谓”创造”没有对和错,而且父母亲也要认同这样的观点。从小到大的学习里,我们学到太多的对或错,而这样的学习过程与经验也让我们的创造力僵化,缺乏多元的思考。而为什麽一般认为孩子的创造力比成人高,就是因为孩子所拥有的弹性较大。因此,年龄根本不是创造力的问题,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当创造力发挥与表现时所得到的回馈与回应,如果“动辄得错”,相信再多创造力也会吓得不敢出来的!
尽量避免示范
此外则是尽量避免示范。示范是父母亲在教孩子时常用的方法,但是对创造力来说却是不利的。因为示范动作看在孩子的眼里往往成为一个标准动作,成为孩子模仿的范本。虽然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模仿的学习缺少独立思考,因此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左右了孩子的思考模式,而埋没了创造力的发挥。而且成人所做的示范大多是个人本身的一种习惯,是面对某问题时所运用的惯例,在习惯成自然的情况下,一些新的主意和想法就被排除在外,妨碍了创造潜能的发展。
尊重并肯定孩子
再者是尊重并肯定孩子。创造力是需要灌溉的,而父母亲的尊重与肯定是最佳的泉源。尊重孩子在创造上的自主性和独创性,并肯定孩子的创造价值。自主性是自我的选择,即使您不觉得对,但还是先前的原则-没有对错,您都要放手让孩子尝试,一些不依惯例的做法与做法正是创造力发挥的开始,您会发现孩子乐在其中呢。而独创性则是具有创意或创新的独特见解,这样的创造力常是发明的前锋,但过度标新立异的特立独行并不等於是创造力。此外,除了积极的尊重与肯定之外,不批评也是另一方面的做法,批评的话语最容易扼杀创造力。父母平日教导指正孩子惯了,在创造力上则要格外的留心,以避免”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负面影响。
要有”不怕”的精神
“创造的基本特性就是不要怕失败”拍立得相机的发明家蓝德曾说。的确,在创造力的发展上还要有”不怕”的精神,而这边所说的不怕不只是孩子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父母亲方面更要有不怕麻烦的精神。当父母亲怕麻烦的时候,很多的东西都会简化或忽略,包括对孩子的耐心与回应。而且父母亲在怕麻烦或是省事的心理下常常忍不住的插手干预或是动手代劳,要知道这样多一分的帮助即是少一分的机会,您的”急”会剥夺孩子的机会。对孩子来说,他们很多的怕其实是让大人教怕的,比如说怕犯错、怕怪异、怕不正确、怕被笑等等。同样的,孩子的不怕也是须要父母亲的支持。
营造环境
最后是营造环境。这包含了环境的硬体与软体两方面。所谓硬体是指各种各样的素材与工具,让孩子得以动手操作,发挥想像力。素材的准备要以功能取向为主,也就是功能越多元越好,举例来说:图画纸的功能比一本印了图样的著色本更具有发挥的空间;而当相同的素材能发挥不同的使用时则表示创造的变通性越高。所以即使是平时弃置不用的东西也有再利用的价值,如瓶瓶罐罐、牛奶盒、纸箱、报纸、零码布、旧牙刷….等等,简直不胜枚举。这些素材只要您事前筛选做好安全的把关,请放开手让孩子有机会发挥、有地方去做,您就能看到孩子”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力。
而环境的软体则是时间、空间和气氛等。创造需要时间来酝酿,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的创造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即便碍於时间或实际情况下,也不要让创造的活动说停就停、说收就收,一定要在事先预告,就像我们运动一样,要有之前的暖身也要有之後的缓和,让孩子为自己手边所做的事做收尾。此外,建立一个快乐的气氛也有利於创造力的发挥,在压力或急迫的情形下,很难有较具创意的创造。
而创造力的发挥也是须要情境的,创造力是无限延伸的,因此需要不断刺激思考的。因此,父母亲要学习以开放态度与问句来回应孩子的问题,以便延续思考与想像的空间。在此,不要先行的猜测孩子的意象,要引导孩子说明自己的创造,例如说:”你花了好多时间做的,可不可以说说看告诉我呢?”。假设孩子做的是车子,那麽”是个什麽样的车子?”会比”哦!原来是辆车子。”更具鼓励和开放。对孩子的创造力要一边加以回馈和赞许,一面把问题再抛出去,引出新的思考点,让孩子的表现和父母的回应像乒乓球一样,一来一往的地激荡孩子的思考。创造力也需要练习,也会越用越灵活的。此外,故事书也是随时可以用来激发创造力的好用具,像是一些没有文字的图画书;或是没有结局的故事书;有结局的故事书也可以自己编出不一样的结果。